您的位置:首頁 > 資訊 > 行業(yè)動態(tài) > 正文

正在改變叉車行業(yè)的五大技術

2021-10-18 09:37 性質:翻譯 作者:DDing 來源:中國叉車網(wǎng)-中叉網(wǎng)
免責聲明:中叉網(wǎng)(m.m21363.cn)尊重合法版權,反對侵權盜版。(凡是我網(wǎng)所轉載之文章,文中所有文字內容和圖片視頻之知識產(chǎn)權均系原作者和機構所有。文章內容觀點,與本網(wǎng)無關。如有需要刪除,敬請來電商榷?。?/div>
眾所周知,飛速發(fā)展的高科技技術正在迅速觸及世界每一個角落。企業(yè)主必須跟上之一趨勢,有助于保持競爭力。為此,在此文中,中叉網(wǎng)編譯來自英國的安格斯叉車公司...

眾所周知,飛速發(fā)展的高科技技術正在迅速觸及世界每一個角落。企業(yè)主必須跟上之一趨勢,有助于保持競爭力。為此,在此文中,中叉網(wǎng)編譯來自英國的安格斯叉車公司(Angus Lift Trucks)團隊研究科技領域五大趨勢,深入探討了其如何改變叉車行業(yè)。值得注意的是,Angus Lift公司是中國BYD叉車的代理商。

1. 自動化對叉車行業(yè)的影響

一般來說,自動化對運輸和配送行業(yè)并非新事物。早在1888年,轉移機的實施是第一個自動化的里程碑;然而,今天的技術正將自動化推向一個新的時代。

叉車技術的進步,已經(jīng)催生了幾個版本的自動化機器,用于提升和移動。自主叉車(ALT)從操作員那里學習路線和任務,操作員在 "學習 "模式下駕駛機器。然后,它們可以切換到自動模式--自主駕駛。

自動導引車AGV不需要操作員。使用攝像頭、激光和地面標記來導航。AGV叉車可以駛入托盤式貨架、重力式貨架、移動式貨架、駛入式貨架等內部物流倉庫進行作業(yè)。

自主移動機器人(AMR是三者中最先進的。其最大的優(yōu)點是不需要操作員或導航標記。相反,它們使用人工智能(AI)來了解它們的環(huán)境并做出相應的調整。

現(xiàn)在使用的AGV最著名的例子是亞馬遜那橙色自主嵌入式自主機器人車隊,它可以以5.5公里/小時的速度在倉庫地板上移動一個裝有340公斤的產(chǎn)品架。

人類 "搬運工 "打開貨物包裝,并將它們放在一個高大的黃色吊艙上的垃圾箱中。然后,機器人將吊艙移到倉庫中的一個等待位置,或移到一個 "揀選者 "站。人類揀貨員從箱中取出物品,為消費者打包。

亞馬遜表示,實施機器人不僅沒有消除工作崗位,反而創(chuàng)造了數(shù)十萬個工作崗位。就業(yè)報告網(wǎng)站Glassdoor目前顯示,亞馬遜在英國有超過2000個職位空缺。

無人駕駛叉車

很容易看出為什么叉車車隊自動化對公司有吸引力。這些機器可以全天候工作,不需要醫(yī)療或牙科福利,而且比人類雇員更快、更準確。雖然自主叉車很貴,但它們很快就能收回成本。

物料搬運設備環(huán)境中利用自動化是公司正在推進和適應現(xiàn)代技術和實用商業(yè)工具的一種方法。它可以幫助組織節(jié)省成千上萬的管理費用,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工作有關的事故,提高生產(chǎn)力。

目前自動化叉車的市場趨勢預計到2026年將逐步增加到7.86億美元以上。這個數(shù)字來自于對叉車行業(yè)目前8.3%的復合年增長率(CAGR)的分析。許多人認為這與企業(yè)在未來的發(fā)展方向是一致的。

倉庫的做法正在變得現(xiàn)代化,需要更多的水平和橫向的物料搬運。由于訂單較小或較頻繁,需要叉車自動化來保持企業(yè)的運作。此外,在工作場所使用這種自主叉車設備,可以確保減少因事故而損失的時間,如翻倒或搬運不平衡的貨物。

自動化叉車不是奪走人們的工作,而是可以填補就業(yè)空白,以消除讓認證的操作員完成單調的職責。公司可以將人員資源用于需要人際互動的領域,而不是繁瑣的倉庫材料管理。

雖然叉車自動化可能看起來是許多工作場所環(huán)境的理想解決方案,但它們并非沒有缺點。

人工智能叉車也需要燃料、空間、維修和指導。仍然需要人類操作員幫助教導自主叉車和駕駛5G遠程叉車。截至目前,自動駕駛叉車車隊還不能檢測到諸如產(chǎn)品溢出或在不平整的地板上工作的情況。

當在戶外工作時,自動化叉車需要承受天氣、灰塵和磨損。目前,有一些AGV是在倉庫的控制條件之外工作的。它們通常被用來在同一地段的設施之間運送材料。

自動化叉車不可能很快大規(guī)模地取代工人。相反,它們承擔更多無聊、重復的任務,以解放工人從事更細致的工作。開發(fā)人員和設計人員正著眼于未來,關注叉車如何能夠與人類一起安全工作,而不是取代他們。

上一頁123456

網(wǎng)友評論
文明上網(wǎng),理性發(fā)言,拒絕廣告

相關資訊

關注官方微信

手機掃碼看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