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8日,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了中國2017年的經濟情況,這里對一些數字進行一個簡析。
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,比上年增長6.9%。第一產業(yè)增加值65468億元,比上年增長3.9%;第二產業(yè)增加值334623億元,增長6.1%;第三產業(yè)增加值427032億元,增長8.0%。
把中國經濟,分成三個產業(yè)來分析,也就是第一產業(yè),第二產業(yè),第三產業(yè),還是有點粗糙,這樣是讓人看不清中國正在發(fā)生的變化究竟是怎樣的。今天我們更進一步,看一下細分產業(yè)的情況。下圖是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的中國各個主要產業(yè)的產值情況。
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國家統(tǒng)計局單獨列出了十大產業(yè),十大產業(yè)占了中國經濟的85%。哪十大產業(yè)呢?農林牧漁業(yè),工業(yè)(制造業(yè)),建筑業(yè),批發(fā)和零售業(yè);交通運輸,倉儲和郵政業(yè),住宿和餐飲業(yè),金融業(yè),房地產業(yè),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(yè),租賃和商務服務業(yè)。這其中工業(yè)不只是制造業(yè),還包括采礦業(yè),熱水燃氣供給等。
在這里我們只看工業(yè)里面的制造業(yè)。
制造業(yè)現在是,以后也長期是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。2017年中國827122億元的GDP里面,制造業(yè)為242707億元,是中國經濟的第一大產業(yè),也是維系著中國發(fā)展發(fā)展的命脈產業(yè),占中國經濟比例為29.34%。
十大產業(yè)里面,產值排在第二位批發(fā)和零售業(yè),產值只有77744億元,只占國民經濟的9.4%,只有制造業(yè)產值的32%,也就是說,在未來很長時間,不可能有其他產業(yè)能夠達到中國制造業(yè)的規(guī)模。
2017年中國制造業(yè)發(fā)展有什么亮點呢?
中國國家統(tǒng)計局工業(yè)司司長寫文章介紹2017年我國工業(yè)發(fā)展的時候,專門有一段介紹了發(fā)展最快的六種工業(yè)產業(yè),是這么寫的:“新興工業(yè)產品產量高速增長。2017年,工業(yè)機器人、民用無人機、新能源汽車、城市軌道車輛、鋰離子電池、太陽能電池等新興工業(yè)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8.1%、67%、51.1%、40.1%、31.3%、30.6%,呈現高速增長態(tài)勢。”
在這里,工業(yè)司司長專門提到了增速最快的六種新興工業(yè)品,增速全部超過了30%。
工業(yè)機器人領域
工業(yè)機器人領域增長最為顯著,這顯示我國在機器人系統(tǒng)集成部分已經實現大規(guī)模技術突破。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2017年中國工業(yè)機器人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,那么就是“在低基數的基礎上實現了爆發(fā)性增長”。2015年中國工業(yè)機器人銷量約6.85萬臺,2016年增加至7.2426萬臺。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數據,2017年1-11月份我國工業(yè)機器人產量達到11.82萬臺,同比增長68.80%,全年應該在12-13萬臺左右。
這個產量已經是全球工業(yè)機器人產量的三分之一了,但是就跟汽車一樣,我國汽車產量也是世界第一,不代表我國是一流汽車強國,一個國家的工業(yè)強不強,還是要看自主品牌。
國內的主要機器人公司,在2017年都實現了超高增速,保持了全線增長的態(tài)勢。上海新時達2017年機器人產量預計1600臺,實現了100%增速;廣州數控本來是家數控機床公司,其機器人業(yè)務也在快速增長,2017年機器人出貨量也從幾百臺級別突破到了千臺級別。安徽埃夫特機器人公司更是發(fā)展速度驚人,2015年機器人產量為1200臺,2016年達到了接近1800臺,2017年估計會接近3000臺,2018年目標是4000臺。
可以看出相對于2017年一年12萬臺以上的產量,我國這些知名機器人公司的產量也就是兩三千臺。
沈陽新松2017年前三季度營業(yè)收入16.77億,增長34.61%,凈利潤2.74億,增長10.16%。南京埃斯頓公司前三季度營業(yè)收入6.65億元,同比增加49.84%,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91萬元,同比增加47.07%。匯川技術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營業(yè)收入31.3億元,增長27.57%,凈利潤7.23億元,增長5.03%。
國內還有一家新崛起的深圳拓斯達公司,2017 年前三季度,營業(yè)收入5.078億元,同比增長98.90%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.036億元,同比增長120.58%。這家公司凈利潤率竟然達到20%。
另外一個可喜的變化是,除了這些較為純粹的機器人公司以外,還有三個巨頭也進入了機器人行列,一個是富士康,一個是格力,一個是美的。
美的是以收購庫卡的形式,2017年庫卡在中國市場實現了快速成長。
格力旗下的格力智能裝備公司則實現暴增,2017年,格力智能裝備的收入首次出現在財務報告里面,格力電器半年報顯示,2017年上半年智能裝備銷售額9.62億元,同比增長2765.27%,當然該收入是包括機器人,數控機床等在內的總收入。格力智能裝備公司目前已經有超過1200余人,格力工業(yè)機器人體系既有機器人本體加工、機器人組裝工廠,也有機器人減速機加工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。
還有就是富士康了,富士康研發(fā)和制造的Foxbot,在富士康內部自產自銷,已經在全國富士康工廠大規(guī)模應用,目前富士康機器人的制造工廠設置在山西晉城。根據2016年的公開報道,富士康已經部署了超過4萬臺Foxbot在全國各地的工廠,2017年估計富士康機器人產量為一萬臺左右,富士康事實上已經是全國最大的機器人公司,只不過因為沒有對外銷售。
富士康,美的,格力三巨頭做機器人都是同一個邏輯,主要通過對自己工廠的改造進行發(fā)展壯大,同時也開始逐步對外銷售,因此對國內總體體量還比較小的純機器人公司們來說,這是很大的壓力。
當然,機器人最為核心的三個零部件:減速機,伺服電機,控制器,我國仍然大部分依賴進口,在中國2016年發(fā)布的《機器人產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(2016-2020年)》里面,對這三大零部件國產化的要求是,到2020年在六軸及以上的工業(yè)機器人中批量應用,市場占有率突破50%。
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,出現了國產核心零部件份額迅速上升的情況。
工業(yè)機器人的四大價值部分:本體,減速機,伺服電機,控制器,國產機器人廠家除了在做本體,也就是系統(tǒng)集成以外,也在逐漸向伺服電機,控制器,減速機領域延伸。以安徽埃夫特為例,早在2015年,就與深圳固高成立了合資公司,提供了埃夫特30%的機器人控制器,2017年6月,埃夫特完成了對意大利ROBOX公司的收購,這是家工業(yè)機器人的控制器生產商,埃夫特目前已在進行技術轉化。
工業(yè)機器人這個市場目前來說仍然比較小,一年也就是幾百億人民幣的規(guī)模。據IFR統(tǒng)計顯示,2016年全球工業(yè)機器人銷售額首次突破132億美元,中、韓、日、美、德等主要國家銷售額總計占到了全球銷量的3/4。也就是說2016年全球工業(yè)機器人市場加起來才700多億人民幣,這還沒有一個小米的收入高。
但它是比較具有指標意義的高端市場。國產機器人和零部件廠家要緊抓這幾年國內工廠產線大規(guī)模技術改造的機遇,迅速的確立市場份額。國內的幾個機器人龍頭企業(yè),安徽埃夫特,廣州數控,上海新時達,沈陽新松,南京埃斯頓,匯川技術,乃至新崛起的深圳拓斯達等,在自主研發(fā)的同時,也在大力扶持國產零部件廠家。
這幾年總的來說,隨著國產的不斷進步,日系核心零部件在逐漸降價,尤其是國產伺服電機和控制器,技術水平提高很快。
在壟斷最為嚴重的減速機領域,2013年以前,全球市場處于日本壟斷地位,日本人也憑借著巨大的壟斷優(yōu)勢,高價售賣給中國公司,其價格甚至高出給日本機器人公司一倍,導致在中國產機器人里面,減速機成了最昂貴的部件,占比高達35%左右。
2017年9月央視的節(jié)目里面,采訪蘇州綠的諧波公司的副總李謙,他說在2009年以前,“國內機器人企業(yè)拿到諧波減速器的價格和歐洲的都沒法比,更何況日本。差價達兩三倍。”李謙舉例,“我們拿到手1萬,國際上才兩三千?!倍宜麄冞€聽到連國際巨頭ABB的工作人員對日本公司高度壟斷諧波減速器的做法也有些怨言。所以下定決心做諧波減速器。
減速機有很多種,RV減速機和諧波減速機最為主流,諧波減速機相當于人手上的關節(jié),體積小、重量輕,而且精度高;RV減速機相當于人腳上的關節(jié),載力強。與汽車工業(yè)配套的,都是大型機器人,均使用RV減速器。
在中國網絡上,可以查到這么一個數據:“世界75%的精密減速器市場被日本的HarmonicaDrive和納博特斯克占領,其中納博特斯克約占60%的份額,主要生產RV減速機,日本HamonicaDrive約占15%的份額,主要生產生產諧波減速器。”
事實上,除了日本這兩家比較大以外,排名世界第三的也是日本公司,日本住友重機械,排名世界第四的一家斯洛伐克的公司,叫Spinea。是不是感覺居然斯洛伐克也有工業(yè)公司?
事實上日本納博特斯克60%和HarmonicaDrive公司15%,這兩個份額數據最早在2014年就開始在新聞報道中出現了,所以應該其實是2013年的市場份額,現在日系減速機的份額已經不可能這么高了。因為從2013年開始,中國公司開始大舉進入減速機市場,打破了日系減速機對全球市場的壟斷。
蘇州綠的諧波的減速器是2012年上市的,當年只賣出幾百臺,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6萬臺,2017年蘇州綠的實現了接近100%的增長,其諧波減速器效率超過了11萬臺,2017年諧波減速器的營收首次突破2億元,15%的減速器銷往國外,而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是10%。蘇州綠的諧波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60%。
2012--2017短短幾年時間,諧波減速器的國產化進展驚人。由于產品處于供不應求的態(tài)勢,目前蘇州綠的在大規(guī)模擴產,2018年投產的新工廠將會新增50萬臺的產能,加上現有產能達到60萬臺的規(guī)模,當然蘇州綠的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HarmonicaDrive也在擴產,預計會達到120萬臺的產能。
也就是說,即使是從產能上比較,也有2倍的差距,實際的銷量差距更大,并且總的來說,產品還不如HarmonicaDrive的高端,也即是平均售價不如對方,這樣造成總的收入差距更大。但是我們要看到,中國是日本以外唯一的大規(guī)模進入諧波減速器領域并且成功的實現份額節(jié)節(jié)上升的國家。
蘇州綠的和日本HarmonicaDrive也是全球最大的兩家諧波減速器生產廠家,當然蘇州綠的目前在規(guī)模上還遠小于HarmonicaDrive。除了蘇州綠的外,國內還有來福諧波也在做諧波減速器,2017年營收預計超2000萬元,諧波減速器產品出貨量近1萬臺。這個營收只有蘇州綠的的十分之一。
再看RV減速機,國內最大的南通振康盡管在2017年實現了120%的增長,RV減速機的產量達到了1.5萬臺,而且2018年的計劃產量是3萬臺,是不是看起來速度是很驚人?但是呢,全球霸主日本納博特斯克年生產量由2017年初期定的年產量是64萬臺,并且其已經投資70億日元,到2018年下半年擴產到84萬臺。這個差距在2017年是40倍的差距。
和蘇州綠的推出減速器的時間差不多,南通振康在2013年才剛剛進入RV減速機市場,當年只賣出幾百臺,而到2017年已經是1.5萬臺了,這個增速是無比驚人的。
但是,盡管南通振康在RV減速機領域出現了振奮人心的爆發(fā)式增長,但是基數依然很小,離全球壟斷的日本納博特斯克還有量級的差距。
國內另外一家已經實現RV減速機量產的秦川機床,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產量每個月只有850臺左右,這樣算下來連1萬臺的產量都沒有。另外還有上海力克精密機械有限公司,2017年產量也是接近1萬臺,也在大規(guī)模擴產。
從上面的數字我們明顯可以看出,相比諧波減速器領域,在總體市場價值更高的RV減速機領域我們差距更大。
2024-11-03 08:35
2024-11-02 08:58
2024-10-30 10:21
2024-10-30 10:14
2024-10-29 09:48
2024-10-28 08:36
2024-10-28 08:21
2024-10-26 11:08
2024-10-26 10:09
2024-10-23 09:13